早在2018年12月,北汽就公布了停售燃油车时间表,2020年,北汽在北京地区停售燃油汽车,2025年,北汽在全国市场全面停止销售燃油汽车。
对此,北汽表示:“由于严格的国六排放标准将实行,北汽燃油车的技术应付不来,再加上新能源是全球趋势,于是干脆全身心投入新能源。”
对此不少人都心生疑问,“燃油车造不好,电动车就能造好吗?”
下面就来看看全身心投入新能源的北汽,表现究竟如何?
销量断崖式下降,业绩连续爆红灯
自2020年,北汽新能源销量惨遭滑铁卢。
近日,北汽新能源的母公司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汽蓝谷)发布4月份产销快报。报告显示,北汽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为586辆,同比去年同期5009辆暴跌88.3%;4月产量为432辆,同比去年同期578辆下滑25.26%。
可以清楚的看到,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和业绩双双下跌。
有人说,是受疫情的影响,不少车企都好不到哪儿去。但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乘用车4月销量为6.3万辆,同比下滑30.4%,环比增长6.1%。
可见其他车企并非如此。
而针对销量的暴跌,北汽新能源官方则表示:“1-2月为传统销售淡季,而且公司4月新车实际终端销售量为2700多辆。4-6月为公司规划切换到‘BEIJING’品牌过渡期,从生产端和营销端都进行了节奏控制,为新旧车型切换提供少库存,轻装上阵的格局。”
但客观来说,尽管有特殊时期、官方重新调整产品策略的影响,北汽新能源如此之大的降幅,令人惊讶。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上述两者的原因,其中产品竞争力不足,首当其冲。
产品表现力不足,大公司订单下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客户或为北汽开辟一片天地,但也带来一些弊端。
2016年后,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政府在公务用车尤其是执法、执勤、通勤用车采购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得低于50%。同时,如北京等城市,出租车陆续更换为电动车型。
这期间,北汽新能源销量亦从2015年的2万辆增至2019年的15.06万辆。
以2019年为例,在警用车市场,北汽新能源收获了多个省市地区警务用车订单;在网约车市场,通过与多家出行公司合作,仅EU5订单就超8万辆;在出租车市场,北汽新能源在全国15个城市运营换电出租车1.3万辆。
我们可以发现,北汽新能源的数万辆订单多来自公司、省市地区等大客户。
而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许多公司采购数量骤减,网约车也大幅降低,这间接冲击着北汽新能源的销量。
同时,在个人市场上,随着特斯拉的发力,以及广汽新能源、蔚来等车企的入局,北汽新能源更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据乘联会发布的新4月能源乘用车销量榜单显示,秦EV、特斯拉model3、广汽新能源埃安S、蔚来ES6等均超越了这位昔日的销量冠军。
可以说,随着特斯拉的入局和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逐步扎根,外加吉利、广汽等中国车企相继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都给北汽新能源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而北汽新能源现有产品却难以满足主流市场需求,高端品牌ARCFOX也一直没及时落地。北汽新能源驶入发展的窄车道之中。
除了产品无法满足个人市场外,北汽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也令人堪忧。
空调、车辆异响等质量问题频发
从第三方投诉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北汽新能源的车型问题频发。以EU5为例,其中有车主反映空调无法调节温度,需要关闭再重新开启空调,尤其在雨天行驶时,车内起雾,这在行车过程中是极不安全的。
而在车辆异响、跳档部分,一位消费者则表示,在新车刚行驶了400公里之后,收油机舱的位置就传出异响。随着公里数加大,异响越来越严重。车主曾多次到4S店解决,4S店却表示修不了,而北汽新能源的厂家售后也一直往后推,期间还发生串档,挂不上档等问题。
此外,还有车主说,“云钥匙”和“智慧管家”APP无法查看车机信息,还不能远程控制车辆,影响了正常使用,反馈到4S店,两个月的时间,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
花了钱却得不到应有的修理和售后服务,这些对于车主来说,无疑是非常寒心的。
可以说,从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来说,北汽新能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除此之外,发展过程中也不能过渡依赖于国家补贴等政策。
对补贴的极度依赖,或沦为扶不起的阿斗
北汽新能源是一家非常依赖补贴的企业。
据北汽新能源的母公司北汽蓝谷发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35.89亿元,同比增长30.39%;实现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25.54%。这份成绩单看似还不错,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背后过于依赖政府补贴。
据公开可查数据,自2018年上市以来,北汽蓝谷累计公告共获得政府补贴10次左右(截至2020年1月20日),累计金额达35亿元,从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到实验室设备、电池研发等等,都有补助。
而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国家也早有退出之意。
根据4月23日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受疫情影响,国家明确将会继续给予新能源车企三年补贴,但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将逐年退坡10%、20%、30%。
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已成必然趋势,中国汽车市场也将迎来“后补贴时代”,北汽新能源的盈利或将加速爆裂,正如业内人员的评价:“新能源汽车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作用。”
北汽新能源也应早点明白这个道理。
写在最后: 目前电动车已经过了粗放式发展的阶段,消费者不在只满足于从无到有的阶段,而是追求从有到精。
特斯拉的国产,更是让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大多数车企在电动车的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吉利、比亚迪、广汽传祺等车企,还有蔚来、小鹏等一大批新势力车企。他们无论在产品设计,还是技术和品质上都有表现出色,在很多方面都能与特斯拉一较高下。
而相比之下,北汽新能源就像一个进步缓慢的学生。早在北汽集团发展燃油车的时候就是如此,收购了大把的优质资源,却打得稀烂。此次转战电动车领域,笔者则希望北汽集团能够吸取教训,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