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关村氢能发展论坛在北京房山区举办。房山区发布了涵盖氢能供应能力、车辆推广规模、减少碳排放、产业链规模、加氢站建设等方面的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在2030年之前,建成京津冀区域安全优质优价氢能保供基地、国内一流的氢能供应与燃料电池汽车高端装备和关键材料产业化基地与应用示范区、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创新区。
《北京市房山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指出:2023年前,依托燕山石化、环宇京辉氢源供应能力优势,基本建立以房山区为核心的京津冀供氢网络,制氢规模达70吨/天,具备圆满完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保障任务的实力;构建多种燃料电池车辆应用场景示范区,示范规模达到500辆,建成加氢站7座,培育并引进产业核心环节重点企业10-15家。
2025年前,建成覆盖京津冀区域的供氢网络,探索氢能应用体系建设,广泛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等多领域多场景规模应用,建立较为完整的燃料电池汽车装备产业链。制氢规模达100吨/天,示范氢燃料电池车辆规模超过1000辆;建成加氢站15座;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企业,培育并引进产业核心环节重点企业达到50家;实现氢能供应与燃料电池装备产业链规模达到60亿元,减少碳排放20万吨。
2030年前,累计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左右,建成加氢站30座,实现液氢、液氨产业化应用;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企业,产业核心环节重点企业达到100家,力争实现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规模达到100亿元,减少碳排放50万吨。